【资料图】
“帮信罪”,即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。2015年11月1日起实施的《刑法修正案(九)》增设了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”:对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,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、服务器托管、网络存储、通信传输等技术支持,或者提供广告推广、支付结算等帮助,情节严重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,并处或者单处罚金。
与其类似,福建福州、甘肃兰州、广西、山西等地警方也分别发布了类似通知, 要求家长检查孩子手机,若发现上述软件立即卸载。此外,也有个别地方通知称, “如果发现孩子已经安装(上述软件),要高度重视,告知其危害,并带孩子到最近的公安机关查清孩子是否有从事违法犯罪的情况。”针对学生群体的网络诈骗套路除了“帮信罪” 还有更为常见的网络诈骗 以下诈骗套路针对学生群体 请家长们注意↓↓ 01免费送“皮肤”陷阱现在很多小孩玩游戏,特别在意“皮肤”(游戏人物角色的外观装扮)。于是有骗子打着“免费赠送皮肤”的旗号,诱导孩子偷用家长手机进行转账操作。 02红包返利“杀鱼盘”骗子通过某短视频网站、微信等渠道发布红包返利虚假信息。很多小学生就会信以为真,被拉入群,然后被以手续费、转账费、红包费等多种借口骗钱。 03假借破解“防沉迷”骗钱现在很多孩子想玩游戏却又受到“防沉迷系统”的限制,总想找个办法破解。于是骗子就以解除“防沉迷系统”为由,通过屏幕共享等手法,欺骗未成年人获取其亲属微信或支付宝账号及支付密码,进而实施转账、骗取钱财。 04冒充明星发假福利现在有不少小朋友喜欢追星。骗子们一般会分工合作,有的冒充明星,以免费送福利为诱饵;有的扮演经纪人或粉丝群主,诱骗学生把父母手机拿来,一步步进行诈骗。常见的诈骗方式还有伪装明星要求粉丝应援打榜、进入明星粉丝群收费等形式。 网警提醒如何有效避免遭受网络诈骗呢? 请老师、家长们注意以下几点: 1.建议仅保留上课必须要用到的APP。其他无关的游戏、社交、支付类等APP建议全部卸载。 2.加强对孩子的反诈骗教育。对来历不明的电话、短信、链接一律不看、不理、不点;不要理睬网络上故意搭讪的陌生人,不要贪图小便宜,轻信中奖、赚外快等说辞;对于任何理由的转账、汇款要求,坚决不听、不信、不转账。 3.家长要保管好自己的手机、银行卡等物品。不要让孩子知道支付密码或修改密码,不要将支付APP设置为免密支付,以免其受骗后大额转账汇款。同时,也要关注孩子自己的微信账号、支付宝账号的余额。 家长们有时间也请放下手机多多陪孩子学习、读书、玩耍用充实的生活代替玩手机一旦发现孩子被骗请立即保留证据,报警处理!来源:南方日报
东莞市江西商会宣传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