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 关注  >  正文

《西游记》中,佛祖竟嫌诵经卖贱了!原来真意在此,不明白做事不会持久……_全球焦点
2023-02-07 01:08:09 曾仕强

曾仕强公众号与您相伴3624天▲戳上方蓝字关注

天下事大多是相对的。有利必有害,有好就有坏,而有善也就有恶。


(资料图)

「曾仕强每日箴言」

|全文共3000字,深度阅读需12分钟,受益终生|

有人说,小时 候看西游记,对 阿傩、伽叶因向唐僧师徒四人所要 “人事”未果,而传无字经,愤愤不平。

而且,再看到孙悟空带着阿傩、伽叶去佛祖面前对质讲理时,师徒四人反被佛祖数落了一通,更让人大跌眼睛。

这一集电视剧的情节,不仅成了“童年的困惑”,或许至今还困扰着很多人。

故事情节如下:

《西游记》第九十八回说到:唐僧师徒历尽经千般辛苦万般磨难,终到西天却只取得无字经书。这可惹恼了天不怕地不怕的孙大圣。

那行者跑到佛祖面前嚷道:“如来!我师徒受尽了千辛万苦,自东土拜到此处,蒙如来吩咐传经,被阿傩、伽叶索财不遂,故意将无字的白纸教我们拿去,我们拿它去何用!您这是啥意思?望如来敕治!”

如来答道:“你且莫嚷,我已知晓,经不可轻传,亦不可空传。

记得旧时众比丘僧尼下山,将此经文在舍卫国赵长春家念诵一遍,保他生人平安,亡者超脱。只讨得三斗三升散碎黄金。我说他们卖得贱了,叫后代儿孙无钱享用!

你如今空手来取,是以传了无字白本。倒也是好的。因你那东土众生,愚迷不悟,只可以传此之耳。”

唐僧无奈,只得将唐王所赠的紫金钵盂舍出,才换取了有字真经。

读罢此段,真有些让人咋舌,堂堂正正,法力无边的佛祖,竟也认为念经超度他人理应收费?

这合情合理吗?它又启示了我们什么样的道理呢?

1道不轻传,法不贱卖

《中华圣贤经》中说:道不轻传,法不贱卖。

主要是说“道”不能够轻易的施展传人,“法”不能轻易售卖示人。

总要让对方付出点代价才行。否则不会被人重视,甚至还会被人轻视侮辱。

正如轩辕黄帝问道广成子。

轩辕黄帝要治理天下,却感觉到自己不懂如何治理,所以就找了72位老师,但没得到答案。

他始终不放弃,到了第73位老师的时候,终于找到了大家很熟悉的广成子。

轩辕黄帝上山叩拜广成子,只问一句话:请问如何治天下?

广成子劈头大骂:人家把天下交给你,你搞成这个样子,还好意思来问我?回去。

大家真的要好好体会这句话,广成子客气点跟他讲不可以吗?耍什么威呢?绝对不是这样的。

要找传道的人,首先要看对方能不能接受,有没有资格接受。

我们不会普传,普传是会害人的。我们要找到真正适合传道的人,才能保证道统传承。

正是因为这个道理,广成子要看看轩辕黄帝经不经得起考验,经得起考验再给他答案,经不起考验干脆拉倒。

后来到达摩收徒弟还是这样,这个一直在流传,就是你站也好,跪也好,顶风冒雪也好,我不理你就是不理你,最后你有足够的诚意,我才会理你。

这和《易经》蒙卦的道理是一样的,不要随便去教人,要人家来请教你,你还要看他能讲到什么程度。

记住,物极必反,容易得到的东西,反而往往让人不知珍惜。

2不可盲目仇利,富贵可求

《论语》中说:富而可求也,虽执鞭之士,吾亦为之。

孔子说如果富是可以求的,就算是当马夫、车夫也愿意。

你告诉我,我怎么才能富起来?只要你保证我能富有我就去做,只要它合理,不违背良心,我都去做,所以其实孔子不反对富。

千万不要以为,儒家是不讲利益的,这是很大的误解。

儒家不反对你发财,但是也不主张人生以发财为目的。

古往今来,我们所纪念的伟大人物没有因为他是富翁而排名在里面的。

孔子说“安贫乐道”,就是告诉我们人这一生,求富贵不一定求得到,因为富贵是天定的。

那要怎么办?尽力而为。

我已经尽力了,我自己觉得很愉快,我很努力,很认真,就算最后穿破衣服,我也无所谓,这个才是安贫乐道。

所以孔子叫我们安贫。但是他从来没有叫我们要乐穷、乐贫,这两个词是不存在的。

我因为贫穷所以很快乐,这样的人是没有出息的,是不值得我们称赞的。他只告诉我们要安贫,没有乐贫,这一点一定要分清楚。

为什么要安贫呢?我尽力了还是赚不到钱,但是只要我尽力了,即使还是过穷日子我也很愉快。

为什么?因为我不想不择手段。我为什么不想不择手段?因为后面很重要,安贫乐道。

一个人最伟大的人格就在安贫乐道。

3义利相济,才能长久

富贵是人人所喜爱的,但不应该得到却得到了,君子将不享有它。

贫贱是人人所厌恶的,虽然不应该得而得到了,君子也不拒绝它。

利益是一种欲望,人人都可以有,也应该有。

义是正当性、合理性。用合义与否来衡量自己对利益的欲望,区分出当得与不当得,自然十分明确。

天下事大多是相对的。有利必有害,有好就有坏,而有善也就有恶。

获得利益的时候,往往忽略了随之而来的害处,以为自己只得其利而没有蒙受其害;等到害处出现,这才后悔莫及,岂不是后知后觉?

儒家思想讲求的是义利相济。只要利从义来,我们从不反对,合理的利润就应该拿,不拿反而不对,因为那样就没法长久地合作下去了。

当我们得到好处的时候,应该想一想别人是不是因此而蒙受害处?会不会因此而招惹别人的妒忌?只要别人受害,或者引起妒忌,我们就迟早受害。

做人不应该唯利是图。凡事只计较利害关系,一心一意想获得利益,结果必然招惹许多怨恨,想逃也逃不掉。

这里所说的利,显然是那些不合于义的利。

不合于义的财富,称为不义之财,当然不应该去求取。做合理的事情,赚取合理的财富,才是正当的途径。

合理权益受到法律的保护,不正当所得则为法律所禁止。

合乎义的利,应该不致招惹怨恨;合于义的利,当然可求!不合于义的利,最好不要求。

做事的时候,必须合理约束自己对于利的追求,使自己的利,合乎义的要求,以免招惹怨恨,对自己十分不利。

总之,物有阴阳之气,人有善恶之性。

物极必反,一味地付出给予,换来不是感恩,可能是仇恨。

一日三餐,烟火人间,讲究的是礼尚往来,合理地付出和索取,才会有和谐的氛围,合理的结果。

切记,义利要相济,方能持久!

本文策划:贾欧 本文内容:曾教授著述汇编

曾仕强公号写作团

2023年度招募开始啦

【曾仕强】公众号写作团,成立于2020年,致力于汇聚曾教授核心粉丝,一起献计献策,将曾师智慧发扬光大。

至今,写作团已走过近3年时间。多位成员易友热情饱满,为曾教授公号贡献了多个优质选题,数百篇优质文章及多个创新专栏。 不仅丰富了曾师思想各个维度的传播,也让自身精神与物质双方面获得了丰厚回报。 新的起点,我们想邀请更多朋友加入,一起弘扬曾教授的智慧,一起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。时间截止2月9日点击下方蓝字,了解详情并报名↓↓↓

热门推荐